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2023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汇集四篇

厉害了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阅读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深入,熟练阅读并思考。读完这本作品后,我的内心仿佛在因为感动而颤抖。一篇好的读后感可以展现出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准备了关于“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的相关信息,希望您能查阅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1

  幼儿园家长读后感

  幼儿园家长读后感

  最近,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发了个材料,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的。材料上说,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多和孩子语言交流,二是多给孩子读故事。

  我是个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的妈妈,所以对方法一感触不多。但是对于方法二,真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我们家动动小宝宝还在妈妈怀里吃奶的时期,我就选了2本书,给小朋友随便讲讲。一本是著名的“首先有一只苹果”。另外一本是“爱发问的小鳄鱼”。那时候的小朋友完全不会讲话,对于妈妈读的故事书也没有什么反应。妈妈也就是自娱自乐吧。10个月后,宝宝断奶,我也开始恢复正常工作。经常的差旅生活把读故事的活动打断了。一直到动动快2岁,已经能用简单语言或者动作表达意思的时候,才又开始恢复给他读故事。神奇的是,小朋友特别喜欢妈妈从小给他念的这2本书。妈妈能明显感受到,这两本书对于小朋友来说,特别亲切。说明,小宝宝也是有记忆的。

  在这个阶段,爸爸陆续买了一些书给宝宝。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嘟嘟熊系列故事”。这个故事系列有非常多的产品。故事的角色也非常多。动动学会发音的第一个词汇,就是这个系列故事里面的一个角色:“毛毛球”。2岁到3岁,动动基本上都是听妈妈或者阿姨讲这套书。动动有时候会随口背个书上的短儿歌,让我们惊喜一下。

  到了3岁,爸爸加大了给小朋友买书的力度,也亲自参与到给宝宝讲故事的行动中。效果比妈妈更好。从“贝贝熊系列”到“神奇校车系列”到“少儿百科全书”。都是动动喜欢的。大家都说,动动属于“话多”的小朋友。而且,小朋友常常冒出一些超出他年龄的词汇。比如一次,妈妈带动动走过一段漆黑的过道,动动说:“妈妈,恐惧,恐惧。”估计这些都是从爸爸的“睡前故事”中学来的。

  爸爸培养动动小朋友的表达能力,还有一个绝招:和动动一起编故事。每天早晨,动动和爸爸被闹钟闹醒后,先不起床,而是想个题目,一起编故事。通常是爸爸出个题目,然后一人一句,编故事。编出来的故事可能乱七八糟,也没有逻辑,但是大人小孩都很快乐。等编个十几分钟,大家都完全醒了,才起床。

  另外,我和动动爸爸都坚持一个原则:轻易不给孩子看电视。我们都认为,宝贵的时间,应该用来听故事。而不是看电视。我特别不喜欢给小朋友看某些特别流行的动画片,比如“奥特曼”。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玩具宝剑,拦住爷爷,说:“我要和你一决雌雄”。然后就是胡乱挥动手中的玩具宝剑。这些充满暴-力的词汇,还是晚点学会比较好。

  最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叫“喂故事长大的孩子”。书中说,给孩子读故事,不但能增强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方法。真的是把给宝宝读故事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也更增加了我们给小朋友读故事的信心。也希望我们的动动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故事中,茁壮成长。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2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已陪我走过4年教学生涯,四年时间我拜读了48本《小学语文教学》,每一期的杂志紧跟时代变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现各个专家教育教学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践行,借鉴书中的理论,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阅读教学之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爱上阅读。

  通过引导对比阅读,提升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带领学生展个开对比探究阅读,所选择的对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沟》并设计提问,希望可以触动学生的的对比思维。“这三篇文章都是生针对自然景观而进行的描写,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异同,你能够发现这些异同吗?”之后学生便在问题的引导下,分别立足于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发现其中的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想象画面中感悟体验,读出词语的“新鲜感”,从联系实际生活开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

   二、习作教学,让写话训练呈现精彩

  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以活动为支架。我们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拍摄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场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或一段视频来让学生写话,学生在表达中,流淌的是充满童年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巧用文本,让小练笔落在实处。低年级的词语模仿为练笔的主要内容,中年级练笔的着力点在段落训练上。高年级练笔指向感受语言特点和布局谋篇。

   三、古诗文诵读重在体验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到古诗文阅读重在体验的观点我很赞同。要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维度。要做到丰富读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读成诵。注重情境体验,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蕴,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学活用中深化认知。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读诗歌就会发现诗人对画面的描写与勾勒,鼓励学生运用思维转换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联动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老师深思与研究突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这样要求自己:要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学龄学段特点,深度解析教材,精准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争取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3

  家长学校发言稿

  (大班廖彦铭家长)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我们大班廖彦铭的爸爸,是芷江师范的一名老师,感谢向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今天让我作为家长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教育孩子的问题,真是非常荣幸,谢谢!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宝贝,也都是明天的希望。我们自己舍不得吃的买给孩子,自己舍不得穿的买给孩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能出人头地,能成为自己的骄傲。然而,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曾经天真烂漫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扯到这个话题,怎样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也许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交了那么多学费,老师就得把孩子教好。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下面我就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孩子除了“教”之外,还要有“育”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我们所讲的本事之外,更应该看重一个人身上体现的性格和品质。而这种性格和品质才是孩子今后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从一些成功者的身上不乏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白手起家的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事业的执着;一个家境殷实的人,靠什么维持家族事业的发展壮大?靠的还是事业心。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这样一个道理:幼儿阶段养成的性格、品质决定了人的一生。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最大,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父母在我们的意识里都影响颇大。有其母必有其女,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手把手的教吗?不是的,其实父母对我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潜移默化就是所谓的“育”。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二)家长的成长与孩子的成长

  我们现在往往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他们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问下自己,为什么就不懂孩子了呢?这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现在社会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人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人,思想观念自然有所区别,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之前,我也提高,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自由自己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还地教育孩子,也才能更正确地教育孩子。

  (三)孩子的幸福是什么

  我记得初中时学校组织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当我看到小强在与妈妈分别的那一刻,撕心裂肺,泪水忍不住的哗哗地流,后来回头一看,班上的女生早已经是在嚎啕大哭了。我想,在孩子眼里什么是最幸福的呢?给他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和睦的家。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还更应该是心理的健康,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保障。很难想象一个在家庭关系紧张的孩子,心理很健全。

  (四)与孩子的亲子互动

  我们都很爱孩子,但我们了解孩子吗?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任何情感都代替不了的。与孩子有着良好的关系,我们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在想法,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我们的家庭中,独生子女的不在少数。如何让我们的宝宝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尊敬长辈,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好父母孩子间的关系。

  (五)告诉孩子有些事情很危险——安全健康教育

  俗语道:不愁长,只愁养。孩子出生后,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伤害,那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做?通常我们强调对孩子的保护,而少有培养孩子自己应对困难风险的能力。

  在网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消息,说某某孩子在家门口玩被骗走了,或者

  (六)成长规划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都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期望。我们对孩子的成长都负有责任。对孩子的期望很多是我们父辈愿望的继续,我们做不到的,希望孩子能帮我们实现。但孩子毕竟是他自己,有着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孩子按照我们设计好的人生道路发展。但如何让孩子成才,确实我们作为家长可以引导的,我们给孩子提供参考,让孩子在发展的道路中自由选择,自主构建对生活的认知,长大后才是一个健康、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附《幼儿家长学校课程》

  1、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2、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

  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中国父母最容易犯的十大错误

  5、如何培养亲子沟通技巧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4

  会爱孩子,做智慧型家长

  濮阳市第八中学张小霞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做了快两年的家长了,从没有认真地想过该如何做家长,做合格称职的家长。说实话,真的很惭愧,作为家长,我做的都不够好。近段时间,拜读了杨玉厚主编的《小学家长学校教材》,收获颇多,从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育孩子的知识,通过它,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让我在尽力做好家长的同时,在各方面都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所以,结合自己的孩子,我以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也许对孩子过度溺爱,我以前带孩子总是以“保姆”式的方法,大手代替小手,从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他,造成孩子撒娇任性,兴趣不专,意志脆弱,缺乏生活能力,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受挫折的能力。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今后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利用名人事迹激励他,创造机会让他经受锻炼,周末时,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平时生活中还要多让他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品质。

  二、多重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我以前发现孩子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的被动与厌倦,自觉性、耐劳性差,做事虎头蛇尾,为什么有这些表现呢?我一直困惑不解,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了关键是孩子缺乏责任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作为家长,我要转变观念,不再包办代替,让孩子具备一些生活技能,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平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明白那些事情是爸爸妈妈的事,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就让孩子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早晚自己洗漱;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应该马上起床;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的书包自己背;准时去上学,遇到刮风或雨雪天气,就应该提早起床,觉不能迟到;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等等。还教育孩子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比如,长辈过生日,让他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写上一句知心的话,懂得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感谢父母,感谢长辈,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记住“这是我的责任”,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即使再忙,我也要检查、督促孩子的行为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做得好表扬鼓励,失责时给予批评和惩罚,希望孩子养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三、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我的孩子性格有点懦弱,胆小怕事,不自信,现在想来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跟我有很大关系,我的性格很急躁,一看他做事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就着急,往往是大吵一顿,当时效果还可以,然而孩子的天性使然,过几天则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有时吵过他后,看他蔫头耷脑的样子,心里是又气又急,气他不争气,急他不自信。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恰到好处:要关爱而不溺爱,帮助而不包办,严格而不专制,宽容而不放纵,表扬批评要适当,要让孩子有点自信,有点勇气,鼓励孩子:要敢于在众人面前大声讲话,给儿子讲一些战斗故事、感人事例,去感化教育他,支持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投沙包啊、踢毽子啊、跳绳啊,掰手腕啊、爬楼梯啊、跑步上下学啊等,有意识地培养他的韧劲儿,鼓励他坚持、坚持、再坚持,让儿子学会坚强。

  四、要重视发现和激发孩子的潜能。

  我以前老说儿子没特长,学什么都没兴趣。读了这本书,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育就是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特长。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是可以发现的,潜能考发现,特长重培养,今后我要给予儿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自信心,和儿子一起制定合适的目标,想想更好的“自我”,在实践中激发儿子的潜能。还要重视孩子发现问题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做一些潜能训练游戏,如自信操、穿越时空隧道、试一试等。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公共事业。从事于这种事业,必须有相当的才能,必须具备广博的生活知识。”《小学家长学校教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让我知道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多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达到让孩子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最后我希望,更多的家长都读读这本书吧,让我们都能做一个爱孩子、会爱孩子的智慧型家长!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5

  小学是人生最好的时光。这里孕育着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诞生。好的理想在这里孕育。生命的荣耀就在这里。生命之船从这里开始。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学校或家长的责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家长主要做的工作是要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热爱之情,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最晚每天9点:

  30分睡觉,早上6:30起床。要增强孩子自我照顾、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文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还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同学交流,教育孩子尊重同学,诚实热情,与同学和睦相处。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评定,学业成绩评定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孩子,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都应承认,并给予鼓励。

  在学习中,首先要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坐姿,这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强调的是:胸口离书桌一拳,手心离笔尖一寸,离书一尺,让孩子眼睛明亮,腰身挺直。二是养成课前预***惯。

  三是养成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积极回答、大胆提问的习惯。四是养成及时复***惯。五是养成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六是养成检查订正的习惯。七是养成阅读的习惯。八是养成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我们不能因为喜欢学习就剥夺所有得学习时间。这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人们通过玩可以学会解决矛盾,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合作,培养兴趣,接受“失败”的考验、激励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

  但是也不可能让孩子无限度的玩,随意的玩。要引导孩子科学玩耍,让他们感受到玩耍的乐趣,从精神、身体、能力等方面提高孩子的水平,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见世世界、成长成才。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家长的共同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良好习惯,往往是在童年。从小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比如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

  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随意责骂或辱骂他们,尤其不要嘲笑或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个性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的小进步,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教育是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应该和学校老师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6

  幼儿园大班家长学校教案

  一、教学内容:《卡通漫画“味道好》

  二、教学目标:

  1、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阅读意识的重要性。

  2、通过本次学习家长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早期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因为面对一个知识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来说,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他们通过与书的不断对话,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所谓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具有阅读能力的幼儿求知欲旺盛,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维果斯基理论在西方国家教育界颇受重视,对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也产生了影响,在维果斯基看来,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

  2、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阅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出示案例

  P39案例一和,40页案例二

  与家长一起读案例分析p41页-P44页。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

  3、互动活动

  家长填写幼儿调查表见P45,了解自己在培养孩子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4、如何正确培养孩子阅读方面的方法

  (1)告诉家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5-6岁孩子在阅读和书写准备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其中包括:a.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B.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C.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包括:a.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b.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花花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c.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d.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三、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其中包括:a.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B.会正确地写自己的名字。3.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2)家长畅所欲言:咱们的孩子具体情况如何,有哪些方面是以后要着重注意的,今后要怎么做。

  (3)与家长一起读P46--P50页,再说说自己的感想。

  4、活动总结

  总结: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幼儿早期阅读的支持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正确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探索、体验和发现,为未来的发展奠下扎实基础。希望通过我们这次一起学习家庭教育手册,真正促进每个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大的飞跃与提高。

  5、作业。

  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现在开始,请家长把自己的努力记录下来。完成P52--P55页的记录。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7

  这几天通读了女儿带回家的《小学家长学校教材》一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非浅。主要谈谈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 正确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不同,孩子们一时无法适应

  了,比如玩心大、做事条理不清晰、写作业拖拉等,我们做家长的不能一味的只知道训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而是要耐心的引导孩子去适应这种学***,给他们讲解小学比幼儿园学***重的原因,并明确小学阶段学***要性,尽快让孩子适应新的学***。

  二、 要学会培育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这本书,让我明白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同时,坚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到良好的家庭学习,让孩子们逐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

  现在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事实上,孩子的性格、素质、心理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为了避免孩子养成自私、冷漠、孤僻的性格,平时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和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受同学们在一起互助友爱的学***氛围,知道老师家长的辛苦付出,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格。

  四、 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庭的共同愿望,只有多沟通交流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表现,家长要时常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是否好好上课、安心听讲,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等,如发现不好的情况,及时跟孩子沟通,询问原因,才能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教育和刻苦训练,以及老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学习!

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 篇8

  暑假读了张兴华老师的《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一书,这本书贴近我们教师的教学实际,让我受到不小的启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不小的帮助。

  张老师认为:教学要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才能成功。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本身并不是眉的。只有在准确解读和把握儿童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努力调适数学教学,使其尽可能地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才能真正创造出最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并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益。实际上,好的数学教学须指向儿童的学习,并建立在儿童的学习心理之上。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利他们能动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意义。

  儿童思维偏重感性,抽象思维并不发达,但能凭借具体材料进行逻辑推理。于是我提出,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他们经历“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编码——长时记忆”的认知过程,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建构起相应的数学理解。此外,儿童的概括思维比较弱,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熟悉广泛、众多的具体材料。教师除了提供一般的具体材料,还要注意提供变式材料,提高概念的概括程度;提供反例材料,以反激正,提高辨别程度。儿童具有好玩、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品质,那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小游戏让学生“玩”起来,用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用充满激励的小比赛让学生“比”起来,用多姿多彩的小故事、小悬念、小谜语等让他们“好奇”起来。而一旦学生的这些个性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获得极大满足,他们对于数学本身便建立起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便由此得以确立。

  张老师认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教学必然是精致的。

  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其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与独特个性不亚于其他任何的艺术门类。然而,这种主观能动性与独特个性却又不是教师个人教学艺术与见解的无限度自由发挥。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儿童,他们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恰是我们展开数学教学所必须要遵循的。由此,教学的这种外在约束便也成就了其内在规定性,并最终在教学语境下展现出其精致而细腻的一面,

  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教学必然是灵动的。顺应不只表现为对儿童学习心理的迁就,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与儿童内在的学习心理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教师外在的教与儿童内在的学在教学的现实语境中达成一种和谐共振的最佳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着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教学活动的外部节奏与学生内部的精神生命节奏之间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师抑或学生,其思维与精神世界无疑是灵动的,并处于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之中。

  当然,具体来说,精致与灵动的教学首先表现在教学语言上。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教学,其语言必然会呈现出精致与灵动的风貌。这种语言应该是清晰、准确的,能够有效传递丰富的数学信息,表达教师对数学的准确理解与把握。这种语言应该是活泼、灵动的,机智与幽默是其重要的外部特征。这种语言还应该是极富感染力的,轻重缓急之下、抑扬顿挫之间、疏密虚实之外,展现出的是教师对数学内容的精确理解,更是对儿童思维的精致引导。

  其次,精致与灵动的教学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数学活动连缀而成的。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数学教学,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要想符合,数学活动首先应是精致的。活动的设计意图应精准指向童的思维兴趣与数学理解,活动的具体展开必然处处考虑儿童的实际感受与可能水平,活动的最终效果也必须以儿童的内部发展为评判。一句话,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所有活动都应最终符合儿童的实际需求,并最终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要想符合,数学活动还应是灵动的。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观察、体验、思考,从而在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中发展起自身的数学思维。

  书中在讲到建立表象和提取表象这个问题中,张老师讲的教例就很有启发性。表象是客观事物经过主体感知以后再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抽象概括性双重特点,利用这个特点,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一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都可以用到。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的时候,让学生先看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然后闭上眼睛,脑子里想一下1厘米的长度,然后睁开眼睛用两个手来比划下1厘米的长度。这里的教学就是充分应用了这个特点,先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用手比划,不仅深化表象,而且还将刚建立的表象提取和外化出来,借此还可以检验学生脑中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是否正确,做出了及时的评价。同样,这为后面的根据不同事物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唤起和提取表象中,张老师讲到了一个一年级的问题:小朋友排队,从前数起或者从后数起,小明都排在第6位,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这里老师用代表小明,用代表○排在小明前面的小朋友,同样也用这样的方法排一排小明后面的小朋友,学生都可以顺利的排出:○○○○○○○○○○,这样就可以列出5+1+5=11的解答。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到了教学上车下车列式的问题,还有小鸭子过河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解决。题目是这样的:鸭妈妈和15指小鸭过河,第一次只过去了8只,还有几只小鸭在岸边?这里就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鸭妈妈和小鸭,一共就是16只鸭子,过去了8只,应该还有8只在岸边,这样孩子就不会遗漏掉。再比如小鸟飞走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先画张图来看看,唤起脑中既有的表象,使之外化成具体的形象,帮助解决数学抽象问题。

标签:  2023家长学校教材读后感汇集四篇  读后感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