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_知识点大全

咸鱼翻身
【#高二#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是高中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要想学好化学就要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1.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一


  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4、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5、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6、二次电池的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7、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8、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9、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负极:2H2—4e—=4H+正极:O2+4e—4H+=2H2O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e—=4OH—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

  10、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H4+10OH——8e—=CO32—+7H2O;正极:4H2O+2O2+8e—=8OH—。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10、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11、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2.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二


  1、组成元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R基.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20多种.

  3、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肽键的书写方式.

  有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肽键的数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链状多肽)

  环状多肽肽键数=氨基酸数=失去的水

  分之质量的相对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氨基酸-肽链条数)

  4、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条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碱基(A、G、C、U),磷酸,核糖组成,DNA是由碱基(A、G、C、T),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3.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三


  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4.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四


  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5、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6、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7、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8、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9、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0、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5.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五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6.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六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7.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七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_)、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8.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八


  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_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9.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九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

  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CHCl3).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甘油).

10.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篇十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标签:  高二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