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_个人述职报告_读后感_实习心得体会_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涵芬社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涵芬文学社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通用15篇)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

  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2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更好的完成驻村工作任务,帮助新巴镇新华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提出发展建议,使新华村村民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同步实现小康,现结合前期调查研究情况,特制定20xx年此帮扶工作计划。

  一、新巴镇新华村概况

  新华村位于贵定县最北面,地处贵定县与龙里县交界处,距贵定县城3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21个自然寨,14个村民组,共有812户,人口3149人,以布依族聚居为主,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99%以上,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粮食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油菜、豆类为主,耕地面积3160、2亩。新华村地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水平低,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属贵定县贫困村,列入省级二类贫困村。

  二、20xx年帮扶工作计划和内容

  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精神为思路,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原则,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好以下工作:

  1、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运用宣传栏、广播站、远程教育站点,采取村民会议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每月组织一次以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省、州、县重大工作部署,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我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部署等,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村民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激励广大基层群众为全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2、帮助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委员会,加强群众监督,完善村规民约,做到资料完善、建档规范、管理科学。

  3、帮助推动经济发展。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收集群众发展愿望,帮助分析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产业项目帮扶,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特别要着力帮助所驻村打造一个产业,落实一个项目,并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支持和服务。

  4、帮助改善民生。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实施,抢抓“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机遇,重点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落实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以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老党员等办好事实事,努力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减贫摘帽”和“群众增收”工作重点,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5、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开展群众走访、矛盾纠纷排查,了解掌握当地劳动社保、群众矛盾、邻里纠纷等方面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建立维稳工作相关机制,做到“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问题化解在基层。

  6、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大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帮助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进位、党员晋星机制,党员承诺践诺机制;帮助开展“一事一议”和党务村务公开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三、分步实施计划

  1、调查摸底阶段(20xx年2月初至4月底)。

  认真开展走访调研。熟知村民的愿望和要求,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对村基本情况、村民生活环境、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农村经济收入消费情况、粮食分配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文化教育卫生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人文地理概况、宗教信仰情况、发展重点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工作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的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5月初至9月底)。

  (1)建立民情台账、致富带头人台账、贫困户台账、村内待申报及计划实施项目台账等相关数据档案,并进行细化处理,务求内容详细、分类清楚、有理有据、符合村内事实、具备科学性。为各类大型项目申报等做好前期资料工作。

  (2)对正在实施的各类项目协助做好协助、协调工作。

  (3)是加强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加大本村与外界优秀先进村的联系,深入学习优秀的先进经验,扩大村民的视野。

  (4)协助村里管理和使用好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调整产业机构、培育增收产业、开发致富项目、拓宽增收渠道。

  3、归纳总结阶段(20xx年10月初至20xx年2月底)。

  (1)整理好一年的工作资料、并做好总结工作。

  (2)做好交接工作。

  (3)理清20xx年工作思路,并形成文件。

  (4)接受上级年度考核。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3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破解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4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xx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根据我乡实际,制定如下精准扶贫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8876人,幅员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全乡属深丘地形,海拔差约350米。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余元。

  (一)产业情况。全乡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油菜。本乡盛产大豆,全乡种植大豆面积3000余亩。近年来,新培育生猪养殖大户2户,肉羊养殖大户1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猕猴桃500亩。

  (二)基础设施情况。

  1、乡村公路。全乡村社公路里程共81.5公里,村道22公里,已硬化22公里,社道59.5公里,其中合并村村道21公里。

  2、水利设施。全乡有山坪塘170余口,蓄水池265口,小(二)型水库6座。

  3、新村建设。全乡已规划聚居点16个,大梁山村甘子垭聚居点正在建设之中,已建成农房10套,完成了小区管网配套、路面硬化、环境打造等工作。

  (三)党建情况。全乡共有党员438名,乡党委下辖10支部,周公寨支部活动阵地老旧、破败不堪,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为临时租用。杨家河支部被市上评为落后支部,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

  (四)精准扶贫工作。全乡有省定贫困村两个(青河村、杨家河村),分别于20xx、20xx年实施精准扶贫。一个一般贫困村(松林塘村),两个返贫村(周公寨村、大梁山村)。20xx年全乡已脱贫60户,226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848人。20xx年计划脱贫56户,220人。目前,已上报易地搬迁扶贫71户,223人。

  二、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20xx年,乡党委、政府将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帮扶单位的指导下,以产业开发、基础改善、村容整治、管理民主为工作重点,打好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

  (一)产业开发。继续做好两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支持业主做大青河村猕猴桃种植产业,积极争取业主开展农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建立星级农家乐,逐步把青河村打造成市郊生态养身旅游度假区。加强杨家河村产业发展步伐,确定一至两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开辟一条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门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微园区,依托兴鑫羊场建立肉羊养殖小区;依托杨正明、何春军等生猪养殖大户建立生猪养殖小区;依托场镇市场建立两至三个蔬菜种植小微园区。

  (二)基础改善。

  1、公路建设。积极争取立项杨家河村黄莲嘴村道(约4公里),松林塘村柏垭梁(2公里)、松林塘村道(1.7公里),松林塘村母家湾乡道(3.6公里),打通制约困难群众发展的瓶颈。

  2、水利设施。在癌症病多发的重点村社,杨家河村胡家嘴、周公寨村伏家庄子开展一次人蓄饮水普查。争取立项解决青河村原九社,松林塘胡家坝,大梁山甘子垭、周公寨五房嘴等部分村社饮水难的问题。组织整治一批山坪塘,围绕青河村猕猴桃种植产业、周公寨肉羊养殖产业配套一批蓄水池。争取立项对松林塘村松林潭水库升级改造、何家湾小(二)型水库维修整治。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场镇污水处理站一座,解决场镇近3000人的饮水排污处理问题。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健全乡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队伍,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乡村保洁队伍,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推进民主协商议事会制度。按照村民协商议事会规程,将村、社公共事务全部纳入村民协商议事会,严格按照“五道程序”选举产生协商议事会成员,确保议事会成员结构合理。认真执行“八步工作法”,确保协商议事会健康、规范、有序运行。

  (五)加强党的建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突出基层组织的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利用好上级帮扶政策和措施,确保落后村支部尽快摘掉落后的帽子。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学员示范户创建工作,每个支部确定1-2户党员示范户,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争取立项解决周公寨村支部、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问题,规范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组织无职党员积极参与村、社事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5

  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6

  __年,__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__镇__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__镇__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__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7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破解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8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__〕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__〕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__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__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9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xx镇及xx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7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3300元以上,全面完成所帮扶的xx镇xx村、xx村、xx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xx村20xx年整村“摘帽”脱贫。

  二、工作重点

  (一)再次做好精准识别。x月底前会同镇村对xx年10月精准识别清退名单和新识别贫困户名单予以再核实,确保错退率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0

  为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根据本校教育精准扶贫长远规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xx小学教育扶贫20xx——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常规工作,抓好重点工作,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二、工作措施

  (一)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常规工作

  1.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及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动态,知道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知道xx区以及xx乡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安排和推进情况。

  2.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

  3.做好信息台账管理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建立的信息台账,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把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5.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确保xx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抓好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工作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坚决杜绝违规补课行为。

  2.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做好适龄儿童入园,入学工作,抓好义务教育阶段防流控辍工作。

  3.进一步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工作。抓住机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备设施,确保创建工作基本达标,为20xx年xx区创建工作顺利迎检做好准备。

  4.争取教师周转房立项并完成招标,力争在20xx年能开始实施。

  三、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不放松,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经费保障

  1.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上级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三儿”资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2.多方筹措资金,对贫困儿童予以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儿童能顺利入学,正常就读。

  3.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制度保障

  工作落实,责任到人,依据学校相关考核制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评估,奖惩到位,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1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所帮扶的黄丹镇大碑村、赵坝村、里坪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和如期实现里坪村整村“摘帽”,根据县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统一部署,结合帮扶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黄丹镇及里坪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7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3300元以上,全面完成所帮扶的黄丹镇大碑村、赵坝村、里坪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里坪村20xx年整村“摘帽”脱贫。

  二、工作重点

  (一)再次做好精准识别。2月底前会同镇村对20xx年10月精准识别清退名单和新识别贫困户名单予以再核实,确保错退率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2

  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在科学重建中开展联镇包村帮户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雨委办发〔20xx〕87号)和《关于印发在科学重建中开展联镇包村帮户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区帮扶办《关于深入开展联镇包村帮户活动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通知》(雨帮扶办〔20xx〕1号)文件要求,我局结合实际,现制定雨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20xx年至20xx年度帮扶工作计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XX镇西南端,与XX区XX镇接壤,距离政府所在地八公里,县道1.6公里,机场高速2.5公里,共12个村民组,1105户、5140人,耕地面积3248亩(田2756亩、土492亩)、森林面积4500亩,享受低保户86户188人,精准扶贫户105户248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率达百分之九十五,在家劳动力1870人,外出务工1050人,有正式党员76人,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150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五星、华丰、明光三个村民组的硬化公路,解决了远丰、新场、华丰、明光、联合、云丰几个组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对云丰、明光山塘水库进行了整治,修筑防渗渠5000余米。20xx年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86万元,对100余亩土地进行了平整,修筑平远大坝防洪渠道1240余米、配套硬化公路1260米,人行便道硬化1800米,防渗渠2500米,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主要存在于一部分农户天灾、生病、残疾、子女入学、智障、资金、技术、劳动力缺乏等。

  三、帮扶计划

  XX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帮扶措施总要求,通过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尽快解决贫困户脱贫特制定以下帮扶措施:

  1、救济粮款向贫困户倾斜,

  2、镇、村落实帮扶单位责任人,

  3、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种植技术,

  4、向用人单位推荐劳动力输出,

  5、争取贴息贷款,

  6、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开发旅游项目、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通过以上帮扶措施,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四、工作要求

  1、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3、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扶贫办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3

  工作重点

  (一)完善资助体系

  1、建立完善贫困生数据库。从学生进校开始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排查统计,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每学年对贫困生库数据进行一次调整)。凡以后的各类学生资助项目,从贫困生数据库中选取学生进行资助。学校建立资助领导小组,负责学生资助的相关事宜,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领导、资助负责人、班主任、普通教师等组成。

  2、建立茅以升教育帮扶基金。从20xx年起建立茅以升教育帮扶基金,专项用于品学兼优特困学生、贫困留守儿童、孤儿、优秀特困教师、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和救助。茅以升教育帮扶基金的组成由地方政府出资一部分,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等捐赠一部分。

  3、继续全面落实结队帮扶。根据《福泉市精准扶贫“54321”结队帮扶暨“访贫解忧在行动工作方案》(福委办字〔20xx〕138号)要求,20xx年结队帮扶工作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50户贫困户和135名无人监管留守儿童遍访全覆盖。把遍访贫困户和留守儿童工作与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点挂帮、包案督访、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等工作结合起来,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摆脱贫困,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好思想、学习、生活中困难,确保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二)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调整贫困村学校布局规划。以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为基础,切实做好贫困乡及贫困村学前教育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优化“全面改薄规划”,加强贫困村学校布局调整,以提高贫困村义务教育水平,合理规划设置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优先支持新建贫困村学校。

  2、改善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规划、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时,优先安排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力争使贫困村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对全市薄弱学校、教学点配齐教学设备,办好边远贫困地区村校、教学点,保障农村儿童就近入学。20xx年,拟支持新建云顶幼儿园、凤山幼儿园、龙昌幼儿园,改造水源幼儿园;拟支持改扩建凤山小学、道坪小学校舍,支持改造团阳小学、堡子小学、凤山小学、道坪小学等农村学校运动场。筹措资金350万元,为3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浴室建设,解决农村寄宿学生生活条件。优先加强对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确保贫困村学校全面实现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加快贫困村学校食堂建设,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贫困村孩子的营养状况。加快贫困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贫困村学校高速宽带接入。

  (三)留守儿童的关爱

  1.建立留守儿童台账信息库,完善制度。

  按照精准界定、精准排查、精准识别的要求,健全“留守儿童、特殊学生”信息库。建立市、乡两级信息监管平台,实施信息动态管理,确保精准定位到校、精准识别到户、精准建档到人,确保教育系统留守儿童摸排建档工作不留死角死面。各乡镇(街道)小学以中心学校为单位、中学以校为单位对辖区内所服务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排查,建档立卡,建立起详实完备的台帐,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动态掌握其数量规模、家庭情况、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教育科要及时与民政系统对接,作好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全市留守儿童、特殊学生动态情况。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通过实施“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校领导和教师共同联系帮扶制度。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教师担任“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得到应有的关爱与呵护。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在“两免一补”政策外给予特殊的资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检查考核制度。

  2.继续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主阵地。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关爱留守儿童主阵地的作用,确保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将关爱工作落实到实处。20xx年将留守儿童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多渠道加强关爱阵地建设。加快完成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农村留儿童学校建设项目,丰富我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阵地。丰富和拓展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内涵,增强学校自身吸附力。

  3.多措并举开展关爱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代理家长联谊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或委托监护人的沟通,督促、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二是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定期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并动态将留守儿童情况报告给当地党委政府。三是广泛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主题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理想信念及行为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全面实施“六化四园”建设。有关科室要认真指导好学校按照“看有景、听有声、闻有香、品有味”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六化四园”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五是严格要按照《福泉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四统一”模式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六是积极与民政、公安、司法、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联系,同时,广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形成关爱合力,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健康发展。

  (四)乡村教师的支持

  加强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学校教师补充力度,支持鼓励教师到乡村学校从教。20xx年拟招聘20名“特岗教师”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走教等形式,重点解决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缺乏问题。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教。教师周转房优先解决在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时,对在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发放边远农村教师津贴。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和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乡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优先。乡村学校教师评聘职称不受结构比例限制,实行即评即聘。乡村学校教师学年度教师节评优比例高出城区学校5%。对连续任教满25年的乡村教师,颁发25年教龄荣誉证书。

  工作要求

  1、加大经费投入,严格督导考核

  加大经费投入,增强学校基础办学设施建设,确保贫困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年终考核重要内容。

  2、完成好设施设备的采购及分配

  组织分配好统一购置的设备器材;建立健全并统一全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卫器材及图书资料档案,掌握全市教育装备第一手资料,并做出购置计划上报主管部门申请立项。

  3、加强宣传力度

  市教育局和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精准扶贫了解、关注的良好氛围。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4

  按照XX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根据区委、区政府在科学重建中开展联镇包村帮户活动,以及开展联镇包村帮户活动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工作要求,20xx年至20xx年,我局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摸清村基本情况,结合重建规划和乡镇、村、群众意见,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一)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指导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引导联系村做好xx大、中国梦以及灾后重建政策的宣传,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根据联系村实际,帮助发展种、养殖业,如引进资金办养猪场、养鸡场、栽种核桃等,协助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学习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

  (三)实施结对帮扶。组织全局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等形式与困难群众或困难党员结对子,捐款捐物,缓解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压力。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一)按照目标考核要求,局长谢琪同志全年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帮扶工作不少于2次;结对帮扶科室认真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政策宣传入户、关怀温暖入户。

  (二)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联系点的具体负责人要每月安排时间,带领相关科室深入联系点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事项,及时报领导小组,以便准确掌握动态,有利于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提高服务质量。

  (三)在工作中要认真、及时、准确的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重大决策的宣传教育,为基层群众解决政策梗塞问题,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

  (四)领导干部要对照工作目标定期对联系点进行检查,确保联系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

  (五)要树立创先争优、不畏艰险的意识,以联系点为基础,及时收集联系村和帮扶户的意见,做好各种记录,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及时汇总上报资料。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实效,特制定精准帮扶个人计划。

  二、帮扶目标

  以“两不愁、三保障”(即中央提出的“稳定实现帮扶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标准,综合考虑徐景远的发展能力、增收渠道、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巩固脱贫成果。

  三、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

  徐景远,男,1943年6月出生,75岁,家住太和县三堂镇站东村委会徐新庄自然村,因病致贫,由于20xx年腿出事致伤导致无劳动能力,老伴不在,有一子三十而立还未成家。有耕地1.07亩享受养老保险金。

  四、帮扶措施

  1、宣传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劝其参加大病保险,积极与合疗办衔接,争取解决家里存在的困难。

  2、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纯利润每亩地每年可达1000元,这样他家年纯收入可达1000元。

  3、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养点家禽类,捡点废品出售,以增加家庭收入。

  4、子女扶助。大儿子做生意经济较宽裕,二儿子身体好也能干些力气活挣钱,动员子女多出赡养费。

  总之,要严格贯彻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严格按照个人扶贫工作安排,扎实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努力争取让徐景远早日致富。

标签:  2022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