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_知识点大全

文静

【#高三# 导语】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1.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

  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

  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

  ⑵圆心(0,3)半径为3

  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

  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3.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3)正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哪一个原理与分类有关,哪一个原理与分步有关;

  (4)能应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两个原理的能力;

  (5)通过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难点是准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本身是容易理解的,甚至是不言自明的。这两个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内容的基础,贯穿整个内容之中,一方面它是推导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思想在方法本身又在解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

  两个原理回答的,都是完成一件事的所有不同方法种数是多少的问题,其区别在于:运用加法原理的前提条件是,做一件事有n类方案,选择任何一类方案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此事,就是说,完成这件事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运用乘法原理的前提条件是,做一件事有n个骤,只要在每个步骤中任取一种方法,并依次完成每一步骤就能完成此事,就是说,完成这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简单的说,如果完成一件事情的所有方法是属于分类的问题,每次得到的是最后结果,要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是属于分步的问题,每次得到的该步结果,就要用乘法原理。

  三、教法建议

  关于两个计数原理的教学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是对两个计数原理的认识与理解.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两个计数原理的意义,并弄清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加法计数原理,什么情况下使用乘法计数原理.(建议利用一课时).

  第二是对两个计数原理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习题(建议利用两课时):

  ①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8位号码;

  ②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8位整数;

  ③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4位整数;

  ④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有重复数字的4位整数;

  ⑤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4位奇数;

  ⑥用0,1,2,……,9可以组成多少个有两个重复数字的4位整数等等.

  第三是使学生掌握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这个过程应该贯彻整个教学中,每个排列数、组合数公式及性质的推导都要用两个计数原理,每一道排列、组合问题都可以直接利用两个原理求解,另外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都是两个原理的一种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题意,恰当的分类、分步,用好、用活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教学设计示例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难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准确应用.

4.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流程图的选择结构这种基本逻辑结构.

  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二、学生活动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1)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

  (2)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虚线框内是一个选择结构,它包含一个判断框,当条件成立(或称条件为“真”)时执行,否则执行.

  2.说明:

  (1)有些问题需要按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按判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类问题的实现就要用到选择结构的设计;

  (2)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或选取结构,它要先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再由判断的结果决定执行两条分支路径中的某一条;

  (3)在上图的选择结构中,只能执行和之一,不可能既执行,又执行,但或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5.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前呼后应

  (3)三线合一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标签:  高三  高三数学上册教案模板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