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2.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3.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4.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古今异义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5.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标签: 高一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