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_演讲稿大全

服气了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很多人第一次写心得体会没有什么经验,那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大大班全体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你孩子的一种关心,正是有了你们的信任、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此,我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真诚地谢谢你们的热情支持。同时,更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再过一年,孩子们即将告别幼儿园生活,成为一个小学生了,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不乏担忧和困惑,因为孩子们实在是太小了,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那我可以响亮地回答你:“能”,只要我们家园双方共同作好幼小衔接工作,换来的一定是孩子们那快乐自信的笑脸。那么如何做好小衔接工作呢?幼小衔接到底该怎样衔接,该衔接什么,相信通过今天的家长会,我们都会有新的认识,由于我们各班大部分都是新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首先,由我们的保教主任王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

  一、主任介绍一日流程

  相信通过王主任的介绍,大家对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流程有了新的认识,那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下面先请大大二班苗力允的家长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她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二、新生家长讲话

  好,再次感谢苗力允家长的讲话,她的一席话,也给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也一定会努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为了孩子,让幼儿全面发展,幼小衔接,衔接的到底是知识,还是习惯,下面有请我们天坛路小学优秀的一年级教师,谈谈她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三、一年级老师讲话

  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话,我们大家对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识,幼小衔接衔接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而孩子目前正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在3到6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只需要21天,而7岁以后,要想改掉一个坏习惯,需要6到8个月,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家园合作,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下面,就请在我们幼儿园毕业的XXX一朋友的家长,谈一谈他的孩子目前在小学的生活学习情况。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这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新仓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这方面,我觉得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儿园都会组织大班的孩子走进小学,参观校园环境,进入课堂,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让孩子对小学的校园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作为我们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家长朋友们首先得了解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首先,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校园环境的变化。升入一年级以后,孩子们所处的校园更大了。对孩子们来说的学习生活环境也相对变复杂了。比如说:孩子们上厕所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在半楼,男女厕所分开了。平时,孩子们的音乐课啊,美术课啊,也许还要到其它专用教室上课,上大操场去做操、上体育课等等。所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因此,有机会的话,我也建议家长朋友们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如果没有特别重要需和老师交流的事,可以让孩子独立从幼儿园大门进去,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第二个方面是班级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每天都有老师的保护和陪伴。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老师执教,所以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生疏。在小学的教室里,我们给每个小朋友安排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基于孩子的成长需要和教室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将两张桌子合在一起,即让两个小朋友成为同桌。因此,一个教室一般由4个大组构成。这样的班级环境变化,无疑是对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二)

  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三)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四)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五)

  试行草案)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搞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两个教育阶段,由于这两个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内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两阶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重要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首先,学习方式有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游戏灵活、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孩子不会感到苦恼、厌倦和紧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传授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为主。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教学方式由正规的课堂学习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较大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

  其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见分则以游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幼儿每天上课第天上课时间就达到了六个小时左右,游戏时间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证,上课有的出现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的因教学内容单调、重复,失去学习的枳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能独立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不听从成人的劝告,骄傲、任性,不利于身心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促进其身心发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衔接工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好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到大班下学期可延长至35分钟并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难度。如开展计算比赛、猜谜语等活动。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懒惰、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六)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七)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八)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九)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十)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一)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过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学后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对于家长、老师还有孩子们来说都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很好地度过幼小衔接,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是根据国家的要求是不允许幼儿园教授拼音等内容,可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么如何能既不违反国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今天的专家直播中,蒲磊老师很全面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那就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拼音、汉字、数学,这样的方式既不失乐趣又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不违反国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老师们也会教得轻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真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二)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三)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学习成为常态化,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习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习,学习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习,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习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习、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习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习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习。当孩子意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时,自然学习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习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习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习,在坚持和孩子学习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习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平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习的时候,但是学习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习的趣味,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习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习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习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习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习,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四)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国旗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习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五)

  自20xx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园20xx年9月与凤城小学在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启动后,进行了多次联合教研。近期,我们又针对学习准备与学习适应进行了联合教研。研讨中发现孩子在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数学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了指导要点,针对存在问题,找到了理论支撑,共同研讨出衔接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在阅读能力提升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着手。家园(校)合作共同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在提高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幼儿园和小学都从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了系列活动,如:给植物角的花草测量;和老师比高低,给老师测量身高;数一数今天有多少为小朋友来园等。

  今天非常荣幸聆听了唐海燕老师的《幼小科学衔接,赋能生命成长》,唐老师从多样性课程,全方位衔接;可视化环境,多经验获得;反思性学习,高质量提升三个方面让我们更加了解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让我们与小学教师做好观念上的统一后,在具体实际生活中为孩子解决学习准备和学习适应中问题,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其中唐老师讲到专项的幼小衔接课程,举了生动的案例,展示给我们,让我们一线的老师能更清楚的知道我们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去寻找契机。

  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让幼儿及早的从心理上和能力上适应环境发展的变化,我们需要从小班就开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通过聆听唐海燕老师和幼教365近期的专家讲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渴望进入小学学习的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做事往往凭借兴趣,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虽然意志、品质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导。幼儿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小学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课本、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是幼稚的、肤浅的,但也是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鼓励幼儿努力学习,激发幼儿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强烈愿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小学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不仅喜欢做小学生,而且让幼儿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进入小学后,要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独立作业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儿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情绪愉快,有利于提高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户外游戏使幼儿接触空气阳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任何人来说,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有益的。例如上课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会动脑筋、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对于幼儿来说,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有顺序、较准确的观察习惯。如观察单个物体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进行观察等。

  四、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如会整理书包、爱护书籍、不浪费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中大班,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整理图书、玩具。用餐时帮老师发勺子。举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进幼儿手部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态度积极认真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要和家长配合,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幼儿提高。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儿童的世界发现儿童潜在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把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当成我们的任务,切实有效的完成,使孩子们顺利地过渡,开始他们愉快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六)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很开心参加儿子幼儿园大班开笔礼活动,毕竟是孩子的人生第一礼,作为家长的肯定是不想错过的,在此非常感谢艾立森幼儿园给孩子准备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面临着多方面的适应,开笔礼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打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礼仪养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伴随着主持人热情高涨、亲切感人的话语、激情飞扬的擂鼓声拉开帷幕,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感人,真诚。看着你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孔,拱手穿着汉服走过“启智门”,承载梦想之门,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通过击鼓明志、站姿坐姿的练习、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习、朱砂启智、感恩鞠躬等环节,重温传统开笔礼仪。

  (一)击鼓明志

  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成为一个热爱祖国,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学子!咚咚咚……击鼓三声,明志立誓。“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悠扬的鼓声中,孩子们跟着司仪许老师一起明志启誓。

  (二)站姿坐姿的练习

  端衣冠,抬头挺胸,寄予孩子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三)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习

  有了远大的志向,这还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古人云:人之聪明识字始。“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顶天立地。学习知识必先从认识人字开始,学会做人先从学写人字开始。在杨老师带领下,孩子认真地举起右手模仿书写在幼儿园的第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写成人,一生一世学做人。一撇是责任,一捺是担当,工工整整写人字,堂堂正正中国人。

  看到诺贤书写着这人字,回想起刚刚入学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舍,迷惘,恐惧,哭红了双眼,要回家……转眼间,孩子长大了,感慨万分。人字两笔虽简单却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先学会做人,做人要站得稳、行得正、走得端!

  (四)朱砂启智

  古乐悠扬,各位家长手执毛笔,在自己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为学子们献上殷切祝福。“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在古代,学童入学伊始,都会由启蒙入学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聪明好学。

  (五)感恩鞠躬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用所有的爱哺育我成长。父母之恩,毕生难忘,孩子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鞠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拥抱,无不让人感动的落下幸福的泪水。

  感恩老师,在这隆重又温馨的日子里,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向教导孩子们们的老师感恩鞠躬。感恩他们的爱心呵护、细心培植、精心教育。

  胸怀感恩之心的人,品性不会差,因此,这也是我一直都教导岑诺贤做人一定要怀有感恩之心。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中领略到了勤学苦习、尊师孝亲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尽管开笔礼已经结束了,但它却是小朋友们开始学习,走向成功的起点。愿开笔礼能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再次感谢幼儿园组织本次意义深重的活动,感谢老师们!

  孩子们,加油!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七)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帮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转变,是幼儿在升小学的重中之重。确立新的目标,走向下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贴心”,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讲座我们认识到双向衔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小学,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特征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儿童心灵成长拓宽了空间,延长了时间。讲座中,黄晓晴老师说的很全面,告诉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的幼儿的心理体验;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诠释。

  那么我想从心理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和常见的问题上进行一下剖析。

  幼儿入小学心理特点会经过兴奋期、压力期、适应期等,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前为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幼儿及家长的焦虑,同时指导家长同理共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设能力,合理支招缓解压力,这部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构。如何缓解对于陌生的同学、老师、环境等造成的隐性的心理压力,要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观察并指正和引导。

  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在心理上,我们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设。如身份的转变,人员的转变,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习惯的转变等。总体来说除了身份、人员、环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规律的转变;都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如混龄交往,参观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提前告知和预设,所有我们能想到的都要给孩子们做好心理体验及预设。

  幼小衔接是一场硬仗,是孩子调整心态、双向奔赴的黄金期;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老师都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及黄金期的关键环节。只有调整好了,才会是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之约,而这美好的约会,会为孩子们造就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八)

  观看了本周365直播特级教师袁冰楠的讲座,我收获了很多。在袁老师的讲座中,我们知道在玩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单一,在教学活动中,打击韵律的活动较少,所以容易出现教师高度控制和教师想要主体性和创造性。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引导幼儿产生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情绪,情感共鸣,从情感教育入手,达到音乐教育目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学习音乐的三大基础,技术、乐感和勤奋,是支撑一个人成才的三大素质,技术的基础,首要是要学会放松,我们要把放松当规范,把放松作为基础,孩子只要一紧张,学习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控制力就很难控制,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幼儿充分的和谐轻松的环境,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讲座中的与我音乐集体教育目标的设定,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设定音乐到目标的重要原则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在设置音乐教育目标时,要从情感知识技能能各方面设置目标。

  活动实施过程中,音乐集体教学游戏化,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迅速地感受音乐的韵律,也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通过直播学习,我们了解到幼儿音乐集体教育内容,从歌唱韵律节奏,逐渐融合,相互渗透,以我的兴趣和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主要标准,这个让我们知道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发展幼儿的歌唱水平,还要发展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有助于幼儿将来的创造性发展,而教师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上,让幼儿主动的探索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了解幼儿的音乐水和平认知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创造性。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通过观看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了实践与拓展,引导了一个思路,新的教育观念逐渐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中,真是收获满满!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一十九)

  今天很荣幸听朱泳老师讲解的《回归真实生活亲子准备进行时》,主要分为幼儿家庭:首先幼儿园老师将学习融进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东西,学习的内容也是比较直观具体。其次很多家长会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幼小衔接班”,这是不对的。幼小衔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学知识教育。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实施小学课程内容。

  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也不是靠“幼小衔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长应在平时观察、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练习。最后,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还应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生活作息的提前适应、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所以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经历外部环境和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备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从家庭、幼儿园、小学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二十)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包含很多,如:良好的坐姿写姿、认真倾听的习惯、勇于表达的习惯、自己整理用品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等。

  今天通过观看《“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培养习惯》,我收获很多,通过两位专家的解疑,我了解到了“自然后果法”,对于上了小学的孩子,每天丢三落四,导致家长为孩子的行为买单,每天着急忙慌的去学校给孩子送学习用品,家长的包办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当出现丢三落四的行为时我们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让他自己对带来的坏的或者好的结果进行负责。

  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机,给孩子机会去养成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的社会学习都是从身边的人和环境汲取的,家长要把言行代替说教,而且不要一上来就希望孩子做的就是最好的,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从不会到会,让孩子感受到这个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孩子的认知在家长和老师的评价中形成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谨慎用词,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正确看待孩子发展的过程。

  幼小衔接不是到大班才开始的,是从小班就开始的,帮助孩子自然过渡到小学,将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需要老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家园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二十一)

  通过本次讲座让我了解到,在生活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稳定的注意力,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回答问题等。也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看图书、听朗诵等,提高幼儿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在观察和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概括等能力。鼓励幼儿用口语正确、连贯地表达思想,要求发音清晰、正确。因此坚持对幼儿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让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篇二十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篇1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学习成为常态化,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习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习,学习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习,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习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习、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习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习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习。当孩子意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时,自然学习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习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习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习,在坚持和孩子学习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习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平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习的时候,但是学习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习的趣味,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习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习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习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习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习,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篇2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篇3

  通过本次讲座让我了解到,在生活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稳定的注意力,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回答问题等。

  也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看图书、听朗诵等,提高幼儿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在观察和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概括等能力。鼓励幼儿用口语正确、连贯地表达思想,要求发音清晰、正确。因此坚持对幼儿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让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快速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换,并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冲刺阶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阶段。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篇4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篇5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推荐阅读:

  打扫寝室卫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方案实施计划模板(精选6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总结汇报材料范文(精选6篇)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标签: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心得体会范文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