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_知识点大全

SUMMER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

  (1)齐国富庶。

  (2)管仲改革。

  (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3.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的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的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在宋朝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发展的表现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

  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

  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②宋代: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5.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度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答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内,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容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标签:  高三  高三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