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重点字词:
阜盛fù:兴盛;阜,多。埠
厮:小厮,未成年男仆。/厮认,互相认识。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嬷嬷mómo:旧读mā,年老妇女。
纳罕hǎn:感到奇怪。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轩xuān峻:高大。
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匙,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
纨绔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
瞋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姣jiāo花:美丽的花。颦pí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
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仪yí门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伺cì候作揖yī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两靥yè
宫绦(tāo)两腋(yè)贾赦(shè)錾银(zàn)
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3、名句名段: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2.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
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字音
句读(dòu)阿腴(yú)奉承老聃(dān)
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笑
2.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通假字
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4.古今异义
(1)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或“……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7)不必: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5.一词多义
①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②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③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④于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⑤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6.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7.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
②介宾短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被动句
不拘于时
4.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字音
铮铮(zhēng)转徙(xǐ)恬然(tián)
迁谪(zhé)荻花(dí)轻拢(lǒng)
慢捻(niǎn)抹复挑(tiǎo)霓裳(nícháng)
裂帛(bó)东船西舫(fǎng)悄无言(qiǎo)
敛容(liǎn)蟆陵(hámá)红绡(xiāo)
钿头银篦(diànbì)谪居(zhé)
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
2.文学常识
(1)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2)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3)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诗的风格,以平易通俗著称。
3.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4.古今异义
(1)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2)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3)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4)老大:古:年龄大了。今:兄弟排行第一。
(5)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6)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7)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8)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5.一词多义
①言
感斯人言(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
②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③为
因为长句(为:动词,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⑤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⑥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⑦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6.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3)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5.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XX》)(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XX》)(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标签: 高一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