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语文 数学) 篇一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7、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0、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11、生物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物,也能抑制生物;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13、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4、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15、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1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17、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0、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1、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22、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4、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高三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语文 数学) 篇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高三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语文 数学) 篇三
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4.高三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语文 数学) 篇四
1)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而耻学于师。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6)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5.高三必修三知识点(生物 地理 语文 数学) 篇五
1.定义:
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2.性质: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3.分类: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a.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b.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考点:
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标签: 高三 高三必修三知识点(生物地理语文数学)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