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关于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1500字精选

文静

  书籍是学到很多未知东西的诀窍。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写起作品读后感来就毫无头绪?我们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1

  看完本书,我知道了,我推开的是我自己深埋内心多年的痛苦,我推开的是我所讨厌的不完美的自己,我推开的是我对自己的的悲观和怀疑。

  我的生母在我和我的弟弟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境一直不够好,我的新妈妈很善良,但偶尔也会很强势。我幼时在家庭里其实一直处于谨小慎微的状态,我不敢任性,不敢提需求,生怕被批评,被嫌弃,被拒绝。我致力于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小女孩,努力欢笑,积极承担家务即使有时候内心很抗拒,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认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才会在家中有一席之地,甚至想要占有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这样内心才会稍有安慰和安全感。

  可也有受挫和抗争的时候,但几乎最后都选择了让步,妥协和理解对方。直到生母去世三年后,我的悲痛感终于无法麻痹,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活的浑浑噩噩认为自己在做一个梦,梦醒了我母亲就会活过来,我还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只不过我会安慰自己再梦里面也要快乐的生活,梦醒了要和母亲炫耀自己的坚强。可当我终于不得不接受生活的时候,我的世界开始动摇了。我开始悲哀的发现,我身边的人之所以对我好,爱我,都是有条件的,要么是因为我乖巧可爱,要么是因为我懂事,做事不怕吃苦,要么是因为我学习优异,要么是因为我幽默风趣,而我悲哀的觉得,一旦我不再具有这些优点了,肯定没有人再爱我,再要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悲凉,和不安全感。害怕父母的责怪,亲戚的冷眼和朋友的疏离。

  有时候我也会做出叛逆的试探,但好像每次的试探都会加重这种认知,我一度非常想死。

  后来,我初中认识了一个男生,其实内心真的很喜欢他,记得当时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他一起聊天。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冷暴力他了,只因为我听别人说,他可能是因为我和某个曾经他较好的女生很像,他才愿意和我好的。

  我开始十分介意这种相像。在过后每次遇见心动的男生或者有男生的追求,一旦提及或发现我和他曾经认识或交好某个女孩类似,好感度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开始厌恶和排斥。只因为我内心的恐惧。害怕自己能轻易被别人取代,害怕与某人相似是他喜欢我的条件,条件一旦不存在,这种爱意就会消失,而相似是靠模仿能够轻易到达的,我不屑于此,也同样害怕如此。

  我疯狂渴望归属感,希望有人真心爱我懂我,呵护我,只是因为我是我,不因为我有各种特长和优点,不是像谁,而是有我独特的好。我渴望真正的安全感和被需要。

  于是当我在面对爱人时,我迫不及待从他身上索要归属感和安全感。我其实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更好,于是按照我以往的套路,积极展现自己,以期待对方认可我是独特的,值得被他关爱的,宣誓自己的立场,以期对方过来迁就我,确认当下他是在乎我的

  所以,是我过去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痛苦影射到了现今的情感生活中,我把满足和补偿我过去伤痛的责任强加在了我的对象身上,却没有换位思考过,我的热情表演和卖力牺牲是否给对方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我的自我放纵给他带来伤害,更无暇去顾忌他的内心需求,是否应该给他同样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更悲剧的是,让对方觉得我所表现出来的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好骗的,可以辜负的不成熟的状态,而可以轻易放弃。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2

  关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书看得极少,这篇可能算得上是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因为时间和个人习惯的原因,没怎么好好的品悟,但还是感悟蛮深的,今天想写写关于它的一点感悟。

  如同找数学和音乐的关系一样,以前的我,很难将科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但此书,不仅将两者联系起来了,还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这些关系,并发现了我们平时难以发现的东西。对于此书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不得不说声赞。作者试图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协调而直接的方式来描述关系科学。

  这里的亲密关系,主要讲的是与我们联系紧密的伴侣之间的关系。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都有归属感的需要,都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能与周围的朋友建立友好的关系,被团体所接纳。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得不处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这与我们生活得是否快乐有着极其大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对关系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就是相识。对于亲密关系的建立,这是第一步。对于互不相识的两个人,能够相识,并继续交往下去,就是因为两人之间产生了吸引。吸引的基础是一种回报,我们喜欢接触我们喜欢的人,更有可能喜欢我们周围的人。我们会被那些其出现对我们有着回报的人所吸引,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的体验或是一种直接的回报,能使我们开心愉悦或是满足我们的某些欲望。我们从我们周围的人当中选择朋友或是仇人,因为了解我们周围的人更加方便,先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更加熟悉。关于外表的吸引力,一般地,人们会被具有外表吸引力的人所吸引,而每个人对美的看法不尽相同,这与个人的经历性格以及成长环境都有一定关系,人们对美都有一定的偏见,认为“美的即是好的”,因为在一定情况下,人们的外貌、体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并且,外表吸引力的进化观念认为,标准的腰臀比例与健康都有一定关系,他们有更多机会得到健康的、更漂亮的孩子,而那些更健康美丽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去。但因为这种思想存在年代久远,就容易达到另一个反面,产生偏见,过分的追求美好的事物。

  再就是交往。人们一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相像的人。人们是不愿意冒被拒绝的危险,所以就更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而喜欢我们的人一般都是与我们在思想、价值观方面有相同之处的人,他们与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有可能了解彼此。在交往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刻板印象和首因效应都会对我们关系的发展有着特别的影响力,会影响到我们对后续信息的选择。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会让我们以一个积极的态度看待对方,而这种自然的积极的情绪会被对方察觉到,对方将更有可能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回应你,而这种积极的态度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他人的积极认识,进一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是为啥总说第一印象重要的原因。而在热恋中的男女中,因为这种情绪,容易将伴侣理想化,认为对方什么都是好的,而真正生活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会慢慢减退,而对方的缺点再一次暴露出来的时候,与我们心里的那种积极的印象容易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我们的情绪波动更大,从而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导致“七年之痒”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只有在交往过程中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同样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待伴侣,使伴侣自己也打心里认为他就是你所认为的那么美好,他也会不自觉的向那个方向发展,成为那个你们都认为的更好的对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塑造伴侣。

  在交往过程中,除了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之外,还有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这都是交流。在关系的发展和质量中,交流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交流过程中,自我表露是一个很重要的标签,除非两个人向彼此表露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否则他们之间不存在亲密关系。自我表露和有选择的秘密都有助于关系的满意度。在交流的过程中,良好的交流需要真实的说出我们所想要说出的话,积极倾听,保持礼貌和冷静,而且要善于运用尊重和确认的力量,来使得交流更加舒畅美好。

  在关系中存在经济观,对于关系投入更多的一方对关系的依赖性更大,更不愿意放弃这段关系。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人们寻求的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回报,总想得到最好的人际交往。每个人都这样做,会依赖伴侣而不愿离开彼此,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使自己的伴侣快乐,这样才能继续得到想要的回报。投入的人对关系采取长期的倾向,会把伴侣和自己视为一体,会采取行动保护并维持关系,会宽容、会乐于牺牲,伴侣双方都这样做时,投入有力的影响着关系的稳定性。

  关系的产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需要双方共同的付出和经营,才能赢得积极而又美好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3

  《亲密关系》是克里斯多福·孟的一本书,副标题是通往灵魂的桥梁。也就是说,通过构建亲密关系,可以到达自己的灵魂。

  可是,什么是亲密关系呢?我们以为亲密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好朋友的关系。但是,从作者更深一层的意思来看,亲密关系更应该是自我与灵魂的关系,这是一个灵魂觉醒的过程。

  怎么营造亲密关系

  记得有一个记者采访美国一对公认的恩爱夫妻,丈夫说,即使是最亲密的夫妻关系,一辈子至少也有99次想杀死对方的冲动。可见,亲密关系给了我们温情、理解和爱意,但也让我们冷漠、误解和仇恨,我们受爱人的伤害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陌生人。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点呢?

  是对对方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因为有期望,所以有要求;因为有要求,所以想塑造,当对方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就会产生愤怒。

  为什么会有期望?

  因为我们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理想情人”来找配偶的,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他(或她)就是我们想找的那个善解人意,聪明伶俐,勤快善良、风趣幽默……的人,如果他(她)有一两个特点做不到,我们就会想改造他(她),如果一再改造而无法成功,我们就会感到灰心失望,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进而认为对方没那么爱自己,再进而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跟对方过下去了。于是,婚姻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可是,爱人真的有义务要以你的要求来塑造自己么?

  并没有,对方也是独立的一个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事实上,我们喜欢对方,是因为对方拥有自己想拥有的特质。

  也就是说,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真正动机,是因为我们的需求。

  这些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归属感和特别感。因为有所归属,所以感到安全,因为感到自己是特别的,所以就会自信。如果对方忽视了自己想塑造的需求,那么这两种感觉就会落空,就会伤心,就会愤怒,就会导致争吵和分裂。

  所以,这种不被满足的情绪才是关键。我们希望对方能更多地关注自己,让自己变得安全和自信。对方或许一开始会配合,但是久了也会疲倦和厌烦。于是,双方就开始了争夺关注的斗争,这种“权力斗争”说明我们在内心深处缺乏被尊重、被承认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很可能就来源于我们在童年时期所丧失的亲情之爱。因为缺乏,所以需要从对方身上索取,但因为根源太深,所以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察觉。

  无法察觉的情绪才是最本质的情绪,因为这才是情绪的根源。

  当愤怒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即使自己错了,也是因为对方引起的,所以,当争吵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指责对方,把自己的愤怒归咎于对方的言行。当然,对方也会这么做,要么反唇相讥,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干脆远离。但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许一段时间过去,双方都会忍耐下来,但那只是忍耐,只要时机适合,那种不被满足的情绪被再次激发时,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吵架。

  怎么办?有克服的办法吗?

  有。但我们必须先学会沟通的技巧。

  沟通时首先要做的是,先放下自己的情绪,倾听对方想说什么,关键的不是对方说了什么,而是对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一旦我们辨别出这种情绪,表明自己已经理解这种情绪,并且愿意用爱来回应这种情绪时,问题往往就已经解决了大半。

  在起冲突的时候,是非对错往往并不重要,因为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如果双方都抱着是非对错的心理,那么在沟通前,就已经起了防备心里。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想要正确,还是想要快乐?想要冲突,还是想要和谐?想要胜利,还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清楚了,怎么做也就清楚了。

  可是,明明是对方做得很糟糕怎么办?是的,有这样的可能。但我们也要理解,对方这么做,可能并不是他(她)的本意,只是后果变得如此。另外,环境因素、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和认知模式都有可能导致他(她)这么去做,简而言之,对方有对方的理由,对方也是无辜的。这么一想,我们就不会那么愤怒了。这样,我们就会转向跟对方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么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增长了我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所以,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人生的一份宝贵的礼物。只是,它是以考验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察觉、辨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构建亲密关系的基础。

  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所有的情绪都是外界投射在自己心里的反映。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亲密关系的另一方,无须为你的情绪负责。

  可是,明明是对方伤害了我呀?不让对方负责让谁负责?

  答案是这样的,你可以描述情绪,但要把描述和归咎分开,也就是,你可以说“我感到很生气,但这不是你的问题……”,相反,你不能说“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不归咎,也就让对方能更好地体察你的情绪,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怎么防备和推卸责任,这也就让双方有了一个更好的沟通语境。

  当你愿意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且探索情绪在更早之前的成因时,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情绪,而且也欢迎对方来帮你疏导情绪,这样,不但有助于冲突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你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心灵的成长一旦开始,灵魂就会引导你面向更美好的层次。

  但在进入那个层次之前,必须先建立这种互相信赖、互相沟通、互相接纳的关系。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4

  《亲密关系》读后感2000字!

  十几岁时,在学校学了一门课程:心理学,说是心理学,其实是心理学相关的粗浅概论,知道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名词而已,只记得在学到“需要”那个章节时,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的需要,一贯以爱学习的好学生自居的我在苦思冥想后郑重地写上:“我需要学习。”。后来才知道,老师是在引导我们理解马斯洛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从此对心理学产生了一点兴趣,但除了那本教材,我不知道该如何深入学习心理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很多年后,在公交车上,有位女士递给我一张名片,她是一家心理学校的学员,问我是否有意一起学习心理学。她跟我讲自己经历了人生的重创,通过学习心理学走出了困境。她下车后,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因为当时我也觉得我自己身陷困境,生活暗无天日。

  我去了那里,听了周末的公益课,校长是一位美丽优雅的女士,因婚姻受挫去大城市学习了心理学,学成后创办了这所学校,我深受震撼,原来这里可以深入学习心理学,心灵的困惑在这里都有答案,还可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可是因为几千元的学费,我一直没有报名。我一直蹭公益课,学到了一些凌乱的知识碎片。

  当我觉得学费已经不再是一个阻碍时,国家已经将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取消了。我忽然意识到,不是非要有一个证书才能证实真正的才学。

  我列了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长长的书单。先读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而后又读到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著、张德芬和余蕙玲合译的《亲密关系》。

  这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亲密关系》,封面上印有“通往灵魂的桥梁”,“掌握所有人际关系包括温暖浪漫的亲密关系的本质”,有张德芬的推荐语:“这是少数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我知道我还会再读它,因为生活当中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而我们又是如此健忘,常常忘了智慧和宝训其实都在我们唾手可得之处。希望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够学习到亲密关系的真谛:当你出发去寻找真爱时,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寻的旅程。”有作者的推荐语:“亲密关系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工具,能帮助你发现并且体验你一直以来追寻的所有东西只是隐藏在表面之下,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你眼前!”

  封面外还另加了一个小条子,印有:“资深生命教练、演说家克里斯多福·孟代表作”、“探索所有人际关系的共通法则,为亲密关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翻译并全力推荐”、“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数十万家庭受益”。

  推荐序一是张德芬写的,她说这本书是讲述亲密关系的经典之作,同学、室友、朋友、家人都是亲密关系,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张力最强、冲突最大,也最让人心碎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克老师(指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张德芬称他为克老师,我一开始看到时还愣了一下)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四个阶段。我们把需求全部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对方却让我们的期望幻灭,很多人未能进入内省阶段,未把亲密关系看成修行的道场,克老师的书让我们在幻灭阶段有所觉察,在内省阶段能有所指引,获得启示。

  推荐序二是吴慧英写的,她说这本书提供给读者:“使您亲身感受并真正相信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使您亲身感受并初步掌握帮助身边人走出痛苦、赢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本书的前言是作者写的十六周年版作者序,他说他一九九五年撰写的这本书一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精华观点,在他作为一位丈夫、父亲以及一个独立个体的时候,为他自己提供帮助。造成亲密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从人性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我们需要突破保护机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透过接受以及认识那些痛苦、恐惧、罪恶等情绪,你将发现这些感觉只是隐藏事实的幻想,你会发现一个充满力量、智慧和快乐的真实自我。责怪、批评与指责,利用道德批判只会加强自我的受害者意识,而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当你持续在感情中成长,你开始懂得欣赏你跟伴侣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包括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是由于伴侣的行为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和归宿感的需求,而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当你在情感方面成熟与唤醒真实自我时,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扮演三种角色:一面镜子,一名老师,一名“玩伴”。

  这本书,我已经粗略地读过一遍了,也许是翻译上的问题,读来总觉得有些距离感,也可能是我读得还不够深入,所以封面上的对本书的赞誉,还需要我进一步从整本书中细细求索去印证。

  关于序言和前言,今天也是第二遍读,这一遍给我的启发非常多,通过序言和前言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也知道了读的方向。作者序言中所说“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爱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求的爱。”这些话,我还是不能深入理解。我认为亲密关系应该包括给予爱、接受爱,进而更深地了解自己,通往自己的灵魂。

  深入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寻找到自我,是我们时时需要做的功课。

  从《亲密关系》一书的序言和前言里,窥见亲密关系相关实质理论的冰山一角,是学习亲密关系的第一步,而真正学习到内核的知识和落地的行为方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想来也是有几分道理,毕竟在我最穷的时候,每天想的都是什么时候能吃顿肉,女朋友什么的总感觉不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也算侧面验证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过,每天中午稳定的一荤两素,让我的内心开始急剧膨胀,需求层次也从低级的生理需求成功跨越到了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仰望星空时,我不再关心“明天的肠粉能不能加个蛋?下个月的房租还差几块钱?”而是开始思考“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星空仰望了许久,终于也没想出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反倒脖子酸的厉害。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人类最好的朋友-书籍,于是花了几十大洋买了这本《亲密关系》。

  450多页的正文,却也不枯燥,比起曾经那本令人哈欠连连的《社会学新编》,甚至觉得津津有味。这大概就是国外学者编书的优点吧,没有大段大段的枯燥理论和名词解释。他们习惯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支撑,形成结论,让你无可辩驳,再举出生活中的类似场景让你来加以想像理解。当然我们看书不是来讨论学术的,我可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找对象,肯定要知道女孩子最看重什么,怎样才能吸引女孩子。”好吧,直接第三章“吸引力”走起。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是什么?就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无论是实际的物质利益还是愉悦的情感体验。当你想到一个人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证明她对你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样,每个月都会给你多发工资的老板,你也会觉得他和蔼可亲。

  我们更容易喜欢身边的、经常交往、重复接触的人,无论男女我们都喜欢长相可爱的人(果然这是个看脸的世界);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却不喜欢他喜欢所有人,而对我们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拒绝了别人,又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像的人,外貌、性格、爱好都差不多的人交往,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

  可能一些小朋友会有很多问号“你看某人长得还没我帅,他居然有这么好看的对象?这不科学!”对此,作者也说了,匹配是一个广泛的过程,名望、财富、健康、才能、和长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样,能用来吸引心仪的伴侣。太完美的人,我们根本高攀不起,我们都会综合各种条件之后,选择和我们综合实力旗鼓相当的人配成一对。只是男女两性最看重的东西不一样,男性特别看重女性的容貌以及年龄,而女性更关心伴侣的经济状况,所以普通男性更喜欢没什么钱、友善、漂亮的女子,而女性更喜欢有一定经济基础、友善、长相一般的男性作为伴侣。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议题: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男女之间真的存在真正的友谊吗?他为什么会出轨?分手后还可以做朋友吗?委婉的拒绝还是直接的拒绝更令人难过?离婚究竟伤害了谁?孤独终老与不爱的人共度一生到底哪个更痛苦?待有缘人学习,在此不一一赘述。

  读完此书,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愈发觉得曾经的自己天真烂漫又荒唐可笑,可又不愿承认现在的自己是变的现实利己。我想回到许多年前,把这些道理讲给过去的自己听,告诉他什么是爱情,谁又值得珍惜,当然无论他愿不愿听,我都会先给他狠狠一拳,打的他满地找牙。人推翻曾经的自己,何其难,无异于一场蜕变。三月的暖风已去,七月的阳光正烈,初春的嫩芽,虽春雨未至,却仍该向阳生长,遮一片阴凉。待秋风萧瑟,与枝共舞。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6

  以下为书摘:

  1.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

  2.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幼儿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3.幼时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骨架。你相信这个梦中情人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尤其是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梦中情人的蓝图变得愈来愈复杂,你的期望也愈来愈高。

  4.你会以梦中情人所拥有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在潜意识中,你把准情人和梦中情人相比,选出和梦中情人最相似的作为你追求的目标。

  5.接着你便借由明说或暗示的期望与要求,着手将选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侣能变得和你的梦中情人一样,你就能得到渴望许久的爱。你不断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爱我”,就一定会顺从。

  6.你终究会发现,需求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如果你感到愤恨,这就代表月晕现象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你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7.想要安全度过“月晕现象”阶段,你就要学习放手和接受。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然后,你能和情人分享的事情就更多了。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但并不是滥用忍耐力),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7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我们渴望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亲密关系让我们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亲密关系》

  双十二,参加了两个小时的读书会,读的是《亲密关系》这本书。这是我第三遍接触这本书了,之前学习过2遍,但总是很无感。

  这本书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

  《亲密关系》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亲密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的双方都在权衡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从而决定是不是要继续这段关系。书中通过月晕,幻灭,内省阶段和启示阶段四个阶段来揭秘了亲密关系的本质,告诉我们:这个世上没什么天生一对最般配,也没有人能永远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其中,对我而言,内省和幻灭两个阶段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两个部分,因为最近2个月,我都在这两个阶段里徘徊。

  两个人为什么相爱?

  这本书告诉我们:两个人选择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真正的相爱,而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需求,你刚好可以满足我那种缺失的爱,而我也可以刚好可以满足你,所以才会选择在一起。听起来这个本质会让人很失望,但似乎真的是这个道理。在我们的关系里除了交换和控制,还需要真正的爱,一种属于灵魂的彼此懂得、陪伴、真爱。

  结婚后,两个人都以最真实的面目面对对方时,发现对方其实并不像自己当初所想的那样爱自己,并不能够满足自己内心缺失的那部分爱的时候就开始走到幻灭阶段

  在幻灭阶段,会经历3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角色。受害者角色,去指责别人,抱怨别人;迫害者角色祸害别人也祸害自己,一点不对就自残甚至自杀。而拯救者角色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就是通过爱,因为只有足够多的爱才能够真正解决本质问题。

  在反省阶段,最明显的做法就是:吵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而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那个导火索,而是因为这件小件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伤害,为了避免心碎,我选择吵架来获得安全感。但是,这根本无法解决内心深处根本性的问题。而我们因为认知的局限性,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觉察。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然后告诉对方这是自己的问题,有可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或者内心缺爱缺乏安全感,而不是对方真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沟通和交谈来解决问题。当双方可以进行深入的交谈时,关系就会得以重建。但如果沟通无效,双方都无法得到安慰,那么关系就无法缓和。

  对此,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观点:与其苦撑,不如放手。

  与其苦撑,不如放手

  是的,如果两个人真的不合适,就没有必要勉强在一起,不如离婚。离婚只是一段关系的终止,说不定你可以通过对这段失败婚姻的反思,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当你勇于走出迷雾,主动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时,你会找到另外一种人生价值。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男女平等,所以没有必要非要把两个不爱的人绑在一起,任何一方的委曲求全和对对方的依附可能都无法换回真爱。所以有时离开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我和老公常年两地分居,收到书友群里信息的时候,一看是讲亲密关系的,我想我就不去了吧,因为现在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根本就没有亲密关系的问题了,但书友告诉我,亲密关系真的不仅仅只有夫妻关系,还有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等等,本质性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再次深入学习这本书之后就觉得我是真的来对了。因为我有原生家庭问题。

  我是一个在原生家庭当中有太多的伤害的那种孩子。父母长期的忽视,控制和语言暴力等等原生家庭的问题,在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曾经,我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出来。但是在参加这次读书会时,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其实已经走出来了。当我听到原生家庭的问题时,我再也不是对号入座,内心做1万遍对父母的谴责,而是对最后的解决方案完全对号入座了,因为我已经成功地走过了受害者角色,摆脱了差点让自己陷入深渊的迫害者角色,而真正一步到位的走向了拯救者角色,一步步慢慢地解决了原生家庭一直困扰的相处模式。

  事实上,并不是这次读书会让我走出了原生家庭的痛苦,而是认识了我的导师之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帮我彻底地摆脱了原生家庭问题。再次学了《亲密关系》之后,我更加确定,一切的亲密关系问题都是可以用爱和感谢来解决的。

  当你真正的学会放手之后,是能够得到那种流动性的爱的感觉的,这是一种真正的爱,我之所以走出来了,是因为我跟父母的关系已经完全缓和,现在的相处变得轻愉快,就是书中形容的那种感觉:爱在心里流动。

  在最后书友分享阶段,有一个特别优秀的书友在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爱”的时候,她说两个人最真诚的爱其实就是当另外一个人在旁边喝酒吸烟打牌的时候你可以在这边平静地看书,两个人互不影响互不干涉,这就是最好的爱的状态。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8

  作者将关系从开始的亲密到出现月晕、产生幻灭,再到内省和启示说的那么明白,这是我很惊讶的,走过二十多载风风雨雨,只觉喜怒哀乐交加,从未这样剖析过“感情、知觉”这样隐形的东西。

  亲密关系的重点不是关系本身,而是连接关系的两端。

  期望=愤恨的前身。我们不能把需求强加到伴侣身上,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让一个人附属于另一个带来的不自由会造成两个人的分崩离析。对别人的期望落空产生的失望情绪是对自己的惩罚。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我们自己身上呢?两个人都对彼此有过度的情绪索求,会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上,施加极大的压力。我认为健康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惺惺相惜,彼此能让对方成长、快乐的关系。对伴侣,我们要发现他的三个角色:一面镜子,让我知道什么感觉会让我不爽;一位老师,在我们探索自我时,激励与启发我们,一个伴侣,陪我们探寻生命的旅程。知道有这三个角色后,会把生活中一些事情产生的情绪对号入座,然后自我排解,降低对对方的期望,内心竟然豁达了。

  怀疑,是小我的想法的缩影。怀疑终究是对自我的怀疑。我们经常害怕做错事,就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或做法是否恰当;我们觉得不确定的未来,也是怀疑在作怪,但怀疑不是完全不好,它会加深我们的思考。我的性格本身比较多疑,承受能力也不那么强,遇到问题心里会有千千万万的想法,这些想法总让我崩溃,怀疑总让我变得恐惧,但作者也说了,经过怀疑心理的试炼,灵魂会变得坚强。

  看完这本书,更加悦纳自己,也悦纳男朋友和他的小毛病(谁能没有缺点呢)。他已经见过我的爸妈,我承认,他的表现是得体的,我也愿意赌自己后半生和他一起,构建属于我的未来,希望在今后生活中,遇到情感上的疑惑,能在《亲密关系》中找到答案,让我不要一个人哭泣,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而是通过不断的历练,让自己的灵魂变得坚强、动人。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9

  《亲密关系》读后感400字!

  大部分人在经历了亲密关系的月晕和幻灭阶段后,仍不明白在灵魂的层面上发生了什么事!亲密关系的精神生命是从内省开始的!

  01、内省阶段-制造“受害者监牢”

  内省阶段是最丑陋的,你觉得伴侣不再迷人,把亲密关系看作无形的监牢。你在自己制造的“受害者监牢”扮演着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三者角色之间转换,伤人伤己!

  02、穿越监牢墙壁

  三种看问题的角色只能恶化问题,你必须跳出受害者牢笼,以纯真心来发问,获得灵魂引导!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03、内省终极目标

  检视自己内在的所有想法和感觉,用爱来面对它们!

  04、启示阶段-摆脱小我

  无条件的爱,摆脱小我。你永远也不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05、自我超越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与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10

  我们渴望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自己向往的幸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我们当然可以把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挫折、苦难、伤痛归结于外因或他人,可是这样往往是于事无补的,我们还是得不到我们向往的幸福,伤痛依旧无法痊愈。

  就让这本书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

  根据动机理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或其他。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一切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了解这些行为的动机能够更好的看清我们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批判性思维)

  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人,仿佛找到了那根丢失的肋骨,瞬间圆满了。为了吸引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假装自己有那些需要那个人来弥补的特质。比如说你想找一个自信的人作为伴侣,那么你就会认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喜欢一个特别自卑的人,所以你在这个自信的人面前,就会尽量地去表现出自己自信的一面。

  我们需求别人来爱我们,那就是否认我们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有需求就会提出要求,想把他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然而不管我们多努力地运用暗示或明说的道理,试着让伴侣“变得更好”,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我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如果我们执着于期望和要求,那么,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会失败。你终究会发现,你的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我们都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和愤恨,是什么没有被满足,而这些都是一定要被满足的吗?有没有别的办法。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相互指责。

  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导致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

  从表面上看,争执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觉察他人)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有些失败的感觉。如果你把伴侣当作满足你个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很快就会觉得要不是自己选错了人,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

  但如果你把亲密关系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那么你的决心能让你渡过难关,体验更美好的快乐和亲密。而这个阶段中,潜意识中的陷阱无数,而你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费。而要突破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障碍,我们必须学会“穿墙而过”的艺术。(内醒,觉察自己)

  内省通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让你满足,你可能会感到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过度的幻象,上瘾的行为变本加厉等,而且还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这些无形的墙,让你痛苦万分。

  如果你现在或将来身处此种情形,你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回应的方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选择“穿越”障碍那么如何“穿墙而出”?

  在亲密关系中,有很多的“墙壁”包围着我们,要如何才能“穿墙”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监牢呢?虽说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得突破自己的认知,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就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仅仅解决的是洗碗或电费的问题,而是你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个缺口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就是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就是一切的东西,只要你用爱来对待,用爱的方法来解决它,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 篇11

  读了美国作家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的《亲密关系》之后,我明白了,两性之间可以是互补性的,还可以是相似性的,相似性就是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互补性的就是性格,爱好各个方面的互补。我觉得这个夫妻之间,相像更具有吸引力。相异看似相吸的原因或许有不少,但事实上我们的确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合于性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我们刚开始注意到都是人的外貌,时间长了之后都是内在的一些东西,性格的相容,有没有责任感。性格和责任感在婚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的重要,颜值在婚后作用已经不那么大了。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与外界的处理事情当中,都应该是办事的能力,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上。

  在男女处朋友之间出现了一个障碍,就是得不到的就喜欢,也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这就是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婚恋自由,他们彼此之间就会更加相爱,这个作为年轻人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会这样,作为人母之后,自己的孩子将来要面临婚恋的问题时,我们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引导,不能说是强制的去分开他们,这样会让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越紧密,应该是给他们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合适的话,父母就支持他们,如果不太合适的话,就给孩子们适当的引导,不能说是强加的干涉,那样的话,孩子之间的反抗情绪会更加的严重,两个人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或者有的可能就会和父母断绝关系,这是一种很不理智的行为。

  男女朋友之间实际上是时间能够证明一切的,就是谈朋友能够谈得久一点,彼此能够更了解,更利于以后的婚姻之后更加的和谐稳定,不是说认识了很短的时间,就去结婚,婚后发现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多,那这样子已经有了孩子再去离婚,这样的话对这个双方的伤害,对孩子的伤害都会很大的。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要男女双方谈朋友的时候要多加了解,了解性格,了解工作,了解家庭,这样如果能够合得来的话,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会更加的幸福美满。对教育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家庭里边儿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如果孩子感受到这个家庭是温暖的,爸爸爱妈妈的,他们就会非常有爱的的感觉,很有安全感,他们能在家里边儿享受到爱,也付出爱,家庭会更加的幸福美满,孩子长大以后也会爱自己的另一半。

  《亲密关系》学完之后,我觉得我能够更加了解两性之间的问题,怎样和老公更好地沟通交流,怎样把小家经营的更好,孩子们能更加幸福快乐,大人们有问题不断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虽然年龄越来越大,外貌,身材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要多锻炼,能让自己看上去稍微年轻一些,多读一些书,会做一些拿手菜,内外兼修,做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人。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标签:  关于亲密关系读后感话范文1500字精选  读后感范文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