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演讲稿-个人述职报告-读后感-实习心得体会-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涵芬社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_知识点大全

不想努力了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成就

  (1)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多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③唐朝僧一行:与梁令赞共同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在世界上是首次;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④元代郭守敬:制成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2)数学

  ①算经:春秋时期时出现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发明了筹算计算法;元代发明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②《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XX方法。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圆周率: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到3.1415927间,这一成果世界达1000年之久。

  (3)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总结我国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②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

  ③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作者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4)医学

  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③东汉华佗: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XX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3.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4.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5.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1、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所采取的措施有:“内亲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用魏征;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用法务在宽简。制定《唐律》减少大量死刑条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藩镇割据问题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6.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标签:  高一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